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浙江省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免地方所得税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2:28:12  浏览:81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免地方所得税的若干规定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免地方所得税的若干规定

省政府令第14号


现发布《浙江省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免地方所得税的若干规定》,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省 长 葛洪升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一条 为正确贯彻国家税收法规,鼓励外商来我省兴办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在我省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本规定缴纳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地方所得税(以下简称地方所得税)。
  第三条 地方所得税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率为3%。
  设在经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计算征收地方所得税。
  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计算征收地方所得税。
  第四条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市、县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五年至十年。
  1、产品出口企业与技术先进企业;
  2、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
  3、外商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
  4、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项目;
  5、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6、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
  7、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养殖等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
  8、在省内贫困山区县举办的生产性企业。
  不符上述条件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地方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
  第五条 经批准减免地方所得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十年的,应补缴已免征、减征的地方所得税税款。
  第六条 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第四条规定免征地方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可以按照规定税率减半缴纳地方所得税;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第四条规定免征地方所得税期满后,可以按照规定税率延长三年减半缴纳地方所得税。
  第七条 对其他确属需要鼓励的项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比照本规定第四条,给予免征、减征地方所得税。
  第八条 本规定由浙江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过去制定的有关减免地方所得税的规定与
本规定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因公赴香港澳门有关审批事项规定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因公赴香港澳门有关审批事项规定的通知

青政办〔2005〕82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青海省因公赴香港澳门有关审批事项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因公赴港澳管理工作政策性强,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本规定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协商处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六月一日


             青海省因公赴香港澳门有关
              审 批 事 项 的 规 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因公赴港澳有关审批工作,根据国务院港澳办《关于调整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004〕港办交字第233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因公赴港澳有关审批事项规定如下:
  一、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是我省执行国家港澳政策,负责因公赴港澳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办理因公赴港澳审核审批事项。
  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因公赴港澳,经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中央外办或国务院审批;州厅级领导干部因公赴港澳,经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核后,按归口管理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或省政府审批,其中,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因公赴港澳,还须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因公赴港澳,由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批。
  三、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赴港澳进行的以参观、考察、交流、参加短期授课为主的业务培训、课程培训等,按本规定第二条办理有关手续;企事业单位人员赴港澳从事劳务、雇佣工作及赴澳门任教、合作研究和30天以上的专业技术类培训等事项,由公安部门按因私渠道办理有关手续。
  四、我省中资企业派往港澳常驻人员,在征得省商务厅同意后,向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申报,经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核,并征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同意后上报省政府审批,办理有关手续。该派驻企业应有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其在港澳设立机构的批复。
  五、中央驻青企业及其下属单位人员因公赴港澳,可持中央企业出具的任务批件在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不再进行报批。
  六、下列情况须提供国务院港澳办批件:我省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因公赴港澳;我省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间的官方往来;因公赴港澳进行体育比赛或演出且停留时间在30天以上的;宗教人员赴港澳就读、工作或培训;赴港澳从事涉及政党、宗教、民族、台湾等政治性、敏感性活动。
  七、我省企业派驻港澳人员实行轮换制,期限一般不超过6年,超过6年的工作签注的延期,由派遣部门报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征得中央驻港澳联络办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八、关于一年期赴港澳多次往返签注事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办理多次往返签注,确因工作需要派出的,其中县处级以上人员须报国务院港澳办审批。为方便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人员需多次往返港澳且一次停留不超过30天的,按管理权限由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批;超过30天的,由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征得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九、在港澳设立非经贸类中资机构,由省政府征得国务院港澳办同意后审批。
  十、企业派驻港澳常驻工作人员,派驻前须参加由国务院港澳办举办的培训;如因特殊情况暂时无法参加培训的,需经国务院港澳办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人事部关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通知

人事部


人事部关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通知
人事部


党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国务院印发了近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原则,紧紧抓住领
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明显成果。各地区人事部门要坚决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人事部门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现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真学习文件,提高对反腐败斗争重要意义的认识。各地区人事部门要认真组织全体人员重新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重要论述: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尉健行同志的报告:学习李鹏同志在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
要讲话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通过学习,使全体同志统一思想,认清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及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做到以坚决的态度,迅速的行动,扎扎实实地工作,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二、认真清理各种名目的收费,坚决制止乱收费。各地区人事部门要根据中纪委二次全会的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对目前各种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收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认真清理,重点治理利用职权巧立名目乱收费,对不符合国务院有关规定的收费项目
、范围和标准,要坚决纠正,立即停止。请各地区人事部门及时将治理的情况函告部监察室。
三、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切实保证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对机构改革、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已经做了具体部署。各地区人事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策,严明组织纪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和政
策组织实施。在工资制度改革中要顾全大局,不得突破限额,自开口子。对无视国家政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一经查实,要从严惩处,以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
四、各地区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监察处、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切
实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要积极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对于各种违法违纪案件要实事求是、严肃查处。
各地区人事部门要通过反腐败斗争,加强机关的廉政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要将年内开展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明年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打算,于12月底前报部监察室。



1993年10月9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