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机车车辆维修配件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3:26:39  浏览:90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机车车辆维修配件管理办法

铁道部


机车车辆维修配件管理办法
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机车车辆配件是保证机车车辆正常维修的重要物资,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和行车安全,配件工作必须坚持为运输生产服务的方向,围绕运输和安全这个中心,做到及时、齐备、质量良好、经济合理地满足修车需要。
机车车辆配件实行部、局(分局)段分级储备,各级储备要有机联系,紧密联合,合理分工,各负其责,达到既满足修车需要,又合理使用资金的目的。

第二章 储备分工及定量查定方法
第1条 一项配件实行部、局、段三级储备,有的铁路局也可实行部、局、分局、段四级储备。二项配件的分级储备由路局自行确定。
第2条 将机车车辆配件按易耗和非易耗的特点,划分为常用、罕用和极罕用配件三大类。
原则上蒸汽机车配件,段年平均消耗四个以下(包括四个)者;内燃、电力机车配件段年平均消耗六个以下(包括六个)者;客、货车配件,段年平均消耗八个以下(包括八个)者为罕用配件。
各局不是每年都有消耗的配件为极罕用配件。
部、局、分局、段应根据全路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划出常、罕用配件的范围,并可根据本单位任务和消耗的变化情况,不定期进行调整。
第3条 储备定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年(平均)消耗量
储备定量=--------×储备天数
360(天)

储备定量经过计算,数量不足一个的定为一个。
确定配件年平均消耗量时,要认真分析近三年来用于修车的实际消耗资料,结合本单位机车车辆配属台(辆)数和检修任务及机型、车种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年平均消耗量,属于加装改造及本单位修车以外使用的数量不列入消耗数内。
第4条 在认真剖析实际进料间隔期状况的基础上,按照正常供应的要求定出合理的储备天数,并考虑适当的保险储备天数。
其计算公式为:
储备天数=周转储备天数+保险储备天数
鉴于目前进料间隔期、配件运输等条件不够正常的实际状况,储备天数暂定一个控制数:
一、一项配件
1、极罕用大型配件:各局或几个局有消耗的由铁道部适当储备,个别局有消耗的由本局储备。
2、罕用配件:部180天,局(包括分局、段)控制在360天以内。
3、常用配件:部90天,局(包括分局、段)控制在240天以内(包括保险储备)。
由物资办事处负责的按季供应的品种,部150天、局(包括分局、段)180天以内。
对边远局可根据供料和运输状况适当加大储备天数。
二、二项配件
1、罕用配件:属于本局生产的,全局控制在270天以内;属于外单位协作的,全局控制在450天以内。
2、常用配件:属于本局生产的,全局控制在90天(最高不得超过120天,闸瓦45天);属于外局协作的配件,可比照一项配件办理。
第5条 配属在个别段上的特种车、杂型车等,铁道部不查定储储备定量,由各铁路局根据本办法精神,常用配件储备330天用量,罕用配件查定一年半用量。对淘汰或接近淘汰的机车车辆配件储备量要适当减少,罕用配件尽量少储或不储,充分收集利用报废车旧配件,防止产生新
的积压浪费。
第6条 为了使配件储备合理分布,各局应在保证修车的基础上本着供应部门尽量多储、用料单位尽量少储的原则,铁道部主要分工储备主型车的常用配件和罕用配件中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和影响修车的关健品种,以及罕用件;铁路局主要分工储备常用配件和罕用配件;各段凡有
互换配件的属于罕用配件,原则上不储备,但配件到段后要加工装配的,允许查定一次消耗的最低数量。属于常用配件查定保险储备,可以多次修用的配件,各段不查定周转储备,只查保险储备。

第三章 储备管理
第7条 储备定量的查定工作由物资、财务、机务、车辆等部门共同负责,认真查定,做到查定有道理,储备有依据,分布要合理,修车有保证,资金要节约。
第8条 储备定量查定、审核要分级负责,铁道部只审核部、局都有储备的品种,其余品种由各铁路局自行审核。各物资办事处储备(即部储)定量的查定应与管区铁路局定量查定综合进行。铁路局对各分局、段也可参照上述原则办法,对于低值小件和不影响行车的配件可放手让各段
自定。
第9条 定量查定后,随着生产或供应条件和任务增减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各局可结合编制年度计划,对储备定量进行调整,调查结果要报部备案,并抄归口物资办事处。
第10条 各级财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和监督储备资金的运用。
第11条 加强储备管理,严格按定量储备,尽量做到不超储,不低储。定期分析资金的运用情况,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努力做到既保证修车,又节约资金。
要加强互换配件的管理,各机务、车辆段要有专人负责,对报废配件及时鉴定,做到随报废随补充。

第四章 一项配件申请计划的编制
第12条 全路配件的计划、订货和分配每年一次,具体事宜以当年的通知为准(各局的配件计划如何编制,由各局确定)。
第13条 申请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罕用配件:部、局都有储备的品种提报补充定量的缺口数,个别品种和部不储备的品种可以考虑必要的预计消耗数。
2、常用配件:提报补充定量的缺口数和下一年度的预计消耗数。
3、由部、局统一安排的机车车辆技术改造任务,增加固资互换配件定量或欠储的互换配件、新建段和新增加机型需要的配件均纳入年度申请计划。凡是在申请计划前不能确定的任务,在任务确定后,由下达任务的部门与有关部门商定,争取在计划内或计划外解决。
第14条 计划编制程序
1、各铁路局按规定时间和要求编制年度申请计划。
2、办事处组织审查管区各局计划,并将多余资源和急需配件在本管区范围内首先平衡调剂,各局根据审查结果调整年度计划。
3、各办事处结合审查本管区路局计划,提出本办事处的申请计划。
4、各单位正式向部物资局提报年度计划,并由物资局负责组织汇总、审查、编制全路配件计划。

第五章 订货分配及调度调剂
第15条 路用配件年度计划编制后,纳入铁道部工业生产计划的由物资局提交有关部门统一安排生产,组织订货,由各物资办事处分别负责对产区生产厂的订货工作。
第16条 订货后物资管理局组织各办事处进行平衡分配。
对订货中暂未满足的关键品种,由物资局集中料源统一分配,按月或临时调拔,优先保证急需。对部储备品种工厂排产在时间上不能满足路局需要时,物资局可根据办事处库存调剂发料。
第17条 各铁路局临时要料,各局可与管区办事处直接商办。急用料随时联系解决,一般用料可每季向管区办事处提报一次,办事处可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直接供应;跨区要料,须经管区办事处同意;工厂、路外求援,须经物资管理局同意。
第18条 全路配件储备是一个整体,各铁路局之间应互相支援,为解决修车急需,物资办事处对管区内库存配件可与各单位协商、调剂和借调使用,调出单位应顾全大局,服从调度。
第19条 各局(分局)、段自行采购订货一项配件时,应在编制下一年度配件申请计划前报上一级计划归口单位备案,以便调整各级的申请计划和储备,在上一级计划和储备无法调整时,先利用库存和待进料,自行订购相应推迟,未经上一级供应部门同意,单位自行订购的品种,上
级供应部门不再担负供应责任。

第六章 调查研究、做好服务、提高管理水平
第20条 各级有关人员要经常深入材料厂和机务、车辆段,了解各单位的配件供应、管理和使用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
第21条 各办事处做好以下工作:
1、对分工储备品种,要加强管理,按定量储足。对欠储配件,要积极争取料源及时补充,对于路局修车急需配件,管区办事处要积极与各方面联系,帮助解决。
2、各办事处要经常到生产厂了解配件的生产、交货和发运情况,及时向物资局反映,并随时将信息通知各铁路局,发挥办事处在沟通产、销两个环节之间的桥梁作用。
3、对于工厂生产配件原材料缺口时,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求得及早解决。
4、主动协助工厂做好均衡生产和均衡发料,努力提高合同兑现率。
5、要深入管区各路局了解配件供应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解决。

第七章 统计报表
第22条 配件统计的基本任务是调查、整理和分析研究配件管理情况,反映配件生产、交货、库存、使用情况和经济效果,为总结经验、改进管理、制订政策、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和供应,为保证修车需要提供依据。各单位和配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统计报表的各项要求,认真及时地
填报。
(报表略)



1985年11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为公布“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为公布“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的通知

1956年1月31日,劳动部

兹将国务院1956年1月26日(56)国密曾字第10号批复同意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公布施行。

附一: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经国务院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六日批准劳动部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公布
第一条 为了预防沥青的装卸,搬运和使用中的中毒事故,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沥青(煤焦沥青、石油沥青)的装卸和搬运;
(二)含有沥青的制品(油浸的枕木、电杆和涂沥青的钢铁管等)的装卸和搬运;
(三)基本建设中使用沥青的工作(建筑物的防水处理、柏油路的铺垫、沥青的熬炒等)。
第三条 待运的沥青应由生产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铁桶、条筐或竹筐内衬纸、双层草袋包装。或采用其它经试验有效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批准的包装。
第四条 凡用机械装卸、搬运并能保证工人不与沥青直接接触时,可采用散装。
第五条 沥青的各种包装必须完整牢固,不使粉末散漏。包装外面应标明“煤焦沥青”或“石油沥青”。
第六条 托运沥青部门在托运前,承运部门在承运时,均应检查沥青的包装:如有不合上述规定者,应由托运部门设法改善后,方可办理托运;如托运部门对改善包装有困难时,承运部门应在可能条件下予以协助,其费用由托运部门负担。
第七条 托运部门应于托运前,将沥青或含有沥青的制品名称、数量、性质、包装方法及应注意的防护事项用书面通知承运部门。
第八条 装卸、搬运及使用沥青的单位应于每次工作开始前,将沥青工作的注意事项向工人说明并随时检查防护用品佩带情况。在工作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指导工作的进行。
第九条 装卸、搬运沥青或含有沥青的制品应尽量使用工具(如货车、手推车等)或机械。装卸、搬运的全部过程中,如有散漏粉末的情况,必须洒水湿润。
第十条 船舱、仓库及其它通风不良的操作场所,须在排除沥青的粉尘、蒸汽并保持经常通风的情况下,始得进行沥青工作。
第十一条 煤焦沥青的装卸、搬运应在夜间或无阳光照射下进行。石油沥青及铁桶装的煤焦沥青的装卸、搬运一般可在白天进行,但在炎热的中午时间内应停止工作。
第十二条 火车、轮船的装卸,用机械的装卸、搬运以及基本建设中使用沥青的时间,在加强防护措施并确有保证的情况下,可不受第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第十三条 对从事装卸、搬运和使用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工作的工人,应根据季节、气候与作业条件给予适当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应按工作时间计算。
第十四条 对从事装卸、搬运、使用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工作的工人,应由其隶属的行政方面供给下列防护用品:
(一)坚实的棉布或麻布的工作服,其式样应适合于防止沥青粉尘的浸入;
(二)带有披肩的头盔(供装卸工人使用);
(三)防护眼镜;
(四)帆布手套及帆布鞋盖(常穿草鞋的地区应加发布鞋);
(五)防护口罩(沥青熬炒工人应有过滤式呼吸器)。
上述防护用品,应由行政方面经常洗涤检查,保持洁净完整。
第十五条 工人从事沥青工作时,应着用全付防护用品;对外露皮肤和脸部、颈部,应遍涂防护药膏;工作完毕,必须洗澡。
第十六条 凡经常进行沥青工作的现场,必须设置足够的温水淋浴;对于偶尔进行沥青工作的现场,可准备简单的洗澡用具,并均须备有洗脸肥皂与毛巾。
第十七条 工人的便服和防护用品,应分别存放。
第十八条 经常装卸沥青和含有沥青制品的城市,可成立专门装卸沥青队或小组,并指定装卸沥青的专用地点(如月台、趸船等)。
第十九条 凡皮肤病患者或结膜疾患者,以及对沥青过分敏感的工人,不得从事沥青工作。
第二十条 凡装卸过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的车辆(专用车辆除外)、船舱,均应施以彻底的清扫与刷洗。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自施行之日起,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1952年12月17日公布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办法”即行废止。

附二:劳动部关于修改“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的说明
一九五三年以前,沥青中毒的事故经常发生,其中搬运中事故最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沥青的包装不良、供工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和卫生设备缺乏以及搬运部门忽视对工人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等原因所造成的……。
为了改变这一严重情况,前政务院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发布了“关于防止沥青中毒事故的指示”,批准并公布了中央劳动部草拟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办法”。两年多以来,由于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以及各地劳动、卫生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的检查督促,该办法的推行,已收到显著的成效。根据现有材料,搬运沥青中毒的人数逐年减少,如1953年比1952年减少67%。1954年又比1953年减少81%,这对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完成沥青的运输任务,均起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原订办法的某些条文规定得过严,对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不足,未能根据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含有沥青制品的毒性轻重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因而造成了贯彻执行中的一些困难,如在包装规格、工作时间、搬运方法、防护用品等方面的规定有些不够恰当,提高了沥青的成本,甚至影响了沥青的及时装运。这说明了前所公布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应作必要的修正。
为此,我部根据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了两年多来各地施行中的经验,并参照“……1953年关于沥青工作劳动保护办法”,对原办法进行了修改。兹将修改内容摘要说明如下:
一、原办法系适用于沥青的生产、装卸、搬运和使用四个方面,但鉴于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的生产均系在专门的工厂中进行,其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的要求,已有“工厂安全卫生条例”作出总的规定,此类工厂亦应受该条例的管束,因之,新办法中就不再包括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的生产,而将其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为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的装卸、搬运和使用的三个方面。(第二条)
二、原办法中对沥青,仅规定采用“铁桶、条筐内衬蒲席(或草袋)和纸的包装,近途运送得适当采用双层草袋”,没有考虑到各地还有其它的包装材料:如西南、江浙的竹筐、北方的麻袋、华南的席包、蒲包等,均为良好的包装材料,价格亦较低廉。为了便于生产部门就地取材,新办法中除将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几种包装(如铁桶、条筐或竹筐内衬纸、双层草袋)明确规定外,还规定了可以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采用经生产部门试验有效的包装,但为防止对包装的简陋处理,避免托运承运双方发生纠纷,此类包装须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批准。鉴于石油沥青所含毒性较煤焦沥青轻微,根据节约与不使粉末散漏的原则,其包装可根据较煤焦沥青适当简化的原则进行试验,报请核定,以降低沥青的成本(第三条);同时,根据目前有的车站、码头已在逐步采用机械装卸、搬运情况,新办法中又作了“如用机械装卸、搬运并能保证工人不与沥青直接接触时,可采用散装”的规定。(第四条)
三、沥青受光感作用时能影响人体健康,因而沥青的装卸、搬运一般应在不受日光照射的时间内进行。原办法中曾规定了春秋两季的工作时间在早6时前,晚8时后;夏季在早5时前,晚9时后。但由于我国地区辽阔,同一季节各地气温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石油沥青与煤焦沥青毒性程度不同,在工作时间上作统一的规定,是不切合实际的。为此,新办法中规定“煤焦沥青的装卸、搬运应在夜间或无阳光照射下进行;石油沥青及铁桶装的煤焦沥青的装卸、搬运一般可在白天进行,但在炎热的中午时间内应停止工作。这样,既便于各地灵活掌握,又利于沥青的顺利运送”。(第十一条)
同时,为了不影响火车、轮船的“快装、快卸、快运”以及基本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新办法中规定,火车、轮船装卸沥青的时间,基本建设中使用沥青的时间,在加强防护措施并确有保证的情况下,可以不受限制;这样的规定,是符合实际需要的。(第十二条)
四、沥青的烟气与粉尘能刺激皮肤及呼吸器官,因而规定工人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保证不与工人身体直接接触是完全必要的。但原办法中对防护用品的规定,有的要求偏高(如规定供给工作服外,又发专用衬衣);有的不切实用(如皮靴不适于登高作业);有的因购买不易(如过滤式呼吸器)或缺乏标准,各地执行不一,如有用胶皮衣裤者,有用防毒面具者,均闷热难受,工人多不愿使用。为此,我们参照……的经验,在新办法中规定了防护用品的最低要求;对于其质料、式样亦作了较明确的规定。这样既容易购置,又可达到防护目的。(第十四条)
五、关于沥青的装运,均系机械操作。我国目前主要用人力。原办法“严禁一人肩扛”的规定,旨在利用工具搬运或两人抬运,以免工人与沥青直接接触。但鉴于我国现有站台、码头、仓库、堆栈,有的地点拥挤,有的通路狭窄,抬运均多不便,单人肩运的情况相当普遍;而另一方面,有的装卸、搬运作业场所又在逐步采用小型机械,因此,新办法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应尽量使用工具或机械”(第九条);同时,为了照顾因场地限制、使用工具或机械确有困难的情况,就不再作“严禁一人肩扛”的规定。但为防止单人肩扛时沥青粉末可能与人体接触,在防护用品的规定中增添了“带有披肩的头盔”(第十四条),以加强防护。
六、此外,新办法中对托运手续、操作环境以及工人工作后的卫生要求亦根据实际需要,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附三:怎样防止沥青中毒劳动部劳动保护公司
为了配合劳动部修改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的公布,我们汇集了这篇材料,供大家参考,但以时间所限,研究不够成熟,还希望大家提出补充、修改的意见。
沥青是什么
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一、煤焦沥青:煤焦沥青是炼焦的付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二、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三、天然沥青: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中既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有毒害,所以就必须加以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公布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中所讲的沥青,即系指上述两种沥青而言。
沥青的用途:沥青大量应用于铺垫马路与建筑物的防水处理,如敷造屋顶,制造油毡、枕木、电杆的防腐,钢铁管的防水薄层等。特硬沥青也用做电气绝缘材料及橡胶产品的填充剂。
沥青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由于沥青中含有各种有机挥发物,这些物质能刺激人体与皮肤。其中对人体危害性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一、吖啶:吖啶对皮肤及粘膜均有刺激性。其尘粒及气体极易使人打喷嚏,皮肤与之接触时有发痒及烧灼感;吖啶是光感作用的重要因素,故在阳光下接触时症状更加剧烈,这种物质在石油沥青中几乎不存在。
二、酚类:主要是石碳酸,对人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与皮肤、粘膜接触时,能造成严重的烧伤,引起皮肤及粘膜发炎。
三、苯:苯是煤焦油的一种重要成分。苯的蒸气可使人发生头痛、晕眩、抽搐及昏迷等症状。
四、吡啶:对皮肤有较强的干燥作用,易引起皮肤炎及眼炎。甚至使人呼吸及脉搏增快、头痛、恶心等。
五、蒽类:其毒性与吖啶相似。粗制的蒽可以引起皮肤损伤和皮肤癌肿。
六、萘:萘是煤焦沥青的一种主要成分。其气体能引起头痛、恶心、哎吐并且损害角膜上皮;刺激皮肤时引起皮肤炎。
上述挥发性物质,经过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温度下就会自然地、逐渐地从沥青中挥发出来,凝留在沥青表面上或混在空气中。如果包装不良或防护不周,就会使人中毒。

煤焦沥青由于提炼不完善(大多由炼焦炉出来而不再经严格蒸馏),其中所含上述挥发性物质甚多故其毒性较大。石油沥青因在泵油中含上述成分就很少,加之经过近代化石油精炼厂的严格蒸馏后,能挥发的物质就极少。故一般来讲,石油沥青的毒性要比煤焦沥青轻微得多。但其中仍可能有其它碳氢化合物存在,对人体健康仍有妨碍。因此,对这两种沥青均应注意防护。
沥青如何使人中毒
在一般的情况下,沥青(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中毒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引起的:
一、由于沥青中的挥发性物质在常温下的挥发,以及因沥青加热所发出的烟气接触人体表皮或粘膜,便会引起中毒。在油毡的制造过程或熬炒沥青时,易发生此类中毒。
二、沥青(特别是较硬沥青)的粉尘附着在人体表皮上,便会堵塞皮肤的毛囊而引起皮肤中毒。在碎沥青的堆积或包装过程中,易发生此类中毒。
三、沥青(特别是软沥青或熔融的沥青)直接粘附在皮肤或粘膜上而引起中毒。
沥青中毒的症状:
一、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作用,即光感作用。光感作用是由于某种物质与光的照射共同作用于人身体时,能使人体发生特异的疾患。这种因光能的病原作用就叫做光感作用。
沥青的光感作用主要决定于沥青中含吖啶的多少。煤焦沥青含有吖啶,其光感作用较强;石油沥青中似不存在吖啶,故其光感作用极小。
例如工人在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做数小时的沥青(尤其是煤焦沥青)工作,身体裸露部分沾染了沥青粉尘或烟气,因光感作用的结果,即易发生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一般症状是:急性红斑、皮肤炎及眼炎,或引起全身症状(如头痛、恶心、倦怠、体温上升等)。如1951年8月,上海工人在卸运船舱内的沥青时,因舱内温度高,工人多摘下了防护用具。工作中经太阳曝晒的结果造成38人的中毒事故。中毒的工人有的两眼红肿。患急性眼炎,面部、脖颈以及手、腿等外露部分的皮肤也显出红肿、痛痒及烧灼感;重者除患皮肤炎外,还有口渴、恶心、甚至呈虚脱现象。
二、慢性中毒:经常与沥青接触的工人,虽然是少量的接触,或者在开始时并没有明显的中毒现象,但是长时间以后,由于毒物的继发性作用,便形成慢性中毒。在此种工人(如焦油车间工人)的皮肤上常常出现粉刺、黑痣、毛囊炎、落屑及脓包等现象,甚或引起角化症、乳头瘤及上皮肤癌等症状。由于接触沥青所引起的“皮肤瘤”发病很慢,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这正是职业病的预防上所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防止沥青中毒
沥青虽然对工人身体健康有害,但只要能找出发生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完全可以防止中毒的。预防沥青中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操作过程的机械化是预防沥青中毒的根本措施。因之,企业部门为使工作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沥青及含有沥青制品,就应当在装卸、搬运、使用、堆装等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使其机械化或以其它机械代替人力作业。如鞍钢焦厂以前把熔融的沥青直接通入露天的沥青池中,让它冷却后,再用铁锹铲出来包装或者以人力扛上火车。这样,不仅需要的工人多、花费的时间大,同时在通入池中进行冷却时有很浓的沥青蒸气发散;在用铁锹将固体沥青铲起时,又有许多沥青粉尘飞扬起来。后来他们将熔融的沥青先冷却成块状,用履带运输机把沥青直接装入火车,再由专用车直运使用地点。由于整个装运过程的机械化,就避免了沥青中毒事故的发生,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熬炒粉碎沥青以及将沥青与别种物品混拌等操作过程,也应该利用机械和工具,并须使用密闭的装置。
二、在沥青加热过程中应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安装局部通风、抽气装置,以消除沥青的烟气与粉尘。轮船的货舱中温度较高,容易使沥青熔化,蒸发出来的气体会使人中毒。如1951年某轮到达上海起卸沥青时,发现原来堆放在货舱中的沥青已熔成一片“柏油路”,工人只好用镐、锹来铲,造成沥青粉尘,加之舱内温度高,原来已有大量沥青烟气聚集,结果造成个别中毒事故。如果能在存放沥青的舱内安设通风装置,就可以避免那次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熬炒沥青时,应将锅的上方安设一个抽气罩。使沥青蒸气经过管子排除出去,操作的工人也就不致因气体的聚集而发生中毒了。
三、为了避免沥青与人体直接接触,除了用机械装卸以外,还应当注意沥青的适当包装。根据几年来的经验,液态沥青用铁桶,固态沥青用竹筐或荆条筐内衬牛皮纸(牛皮纸的多少可根据运送远近、软硬程度、气候情况决定)或双层草袋包装比较好。当然,各地还可以就地取材采用其它的包装,如席包、蒲包等,但采用新的包装应该经过劳动部门批准。由于石油沥青毒性较轻,可将上述包装简化一些。
对于沥青的包装,应要求完整牢固,不使沥青粉末散漏。如有少量的包装不严密,发生散漏粉末的情况时,可将沥青表层洒水,使其润湿后再进行搬运。这样,也就能消除沥青粉尘的飞扬。
四、沥青中毒的发生和太阳光的照射有密切关系。工人在太阳光下操作,出汗多,沥青粉尘极易粘附在工人身上,特别是煤焦沥青,因光感作用较大,工人在烈日曝晒之下工作,极易造成中毒事故。因之,煤焦沥青的装卸搬运时间,应该放在无阳光照射的时间(如放在夜晚或无雨的阴天内进行)但铁桶装的煤焦沥青,因为包装比较严密,沥青渗漏的可能也比较少,所以其装卸、搬运工作可以在白天进行,石油沥青因光感作用较小,在常温之下,各种包装的石油沥青都可以在白天进行。但是在炎热季节的中午时间,极易挥发沥青烟气,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应该停止沥青的装卸、搬运工作。
为了不影响火车、轮船的快装快卸快运以及基本建设中使用沥青工作的进行,在防护措施确有保证的情况下在白天的任何时间内也可以进行沥青工作。
五、对从事沥青及含有沥青制成品的搬运、装卸、堆积等工作的工人应该给予适当的间歇时间。如果是在仓库、地下室、船舱等通风不良的地区内做人力搬运沥青的工作,或在熬煮、搅拌溶融的沥青以及铺垫柏油时,均应增加工人休息时间,或者实行轮班作业。
六、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发给工人足够的防护用具:
(甲)对担任沥青或含沥青制成品的装卸、搬运工作的工人,应发给以下的防护用品:1.工作服,应具备的条件是:(1)为了不使粉尘侵入,应该用坚实的棉布或麻布制做;(2)工作服上应该有头巾,以便把盖头、颈、上胸部全部覆盖。最好是上下身连在一起,并能紧束袖口和裤管的,以防沥青粉尘侵入。2.防护眼镜,能防止粉尘侵入眼睛。3.防尘口罩,为防止沥青粉尘侵入口鼻,可以用五层以上的细纱布制成。4.手套,最好是用帆布做的。5.工人应当穿着鞋子工作,不得赤足,为了避免沥青粉尘从鞋口灌入,应发给帆布鞋盖。
(乙)熬炒、混拌沥青以及在加热情况下使用沥青的工人,应发给以下防护用品:1.工作服,应能防止液体飞沫的沾染及粉尘的侵入。2.防护眼镜,不应使用遇热即易熔解的化学玻璃片;为了防止厚玻璃表面遭受灼热沥青飞沫的损坏而影响视力,应在其前方嵌一层薄玻璃。3.过滤式呼吸器,以防沥青挥发出的气体吸入口、鼻。4.帆布做的长手套。5.帆布鞋盖。铺垫柏油路面的工人最好穿木底靴,以防足底为热沥青烫伤。
所有的防护用具都应该保证有效、轻便和实用。过去有些单位备置的防护用具有的用胶皮衣裤、有的全部用防毒面具,结果工人不愿穿,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反而造成浪费。这些都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企业行政应该有专人负责对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具的分发、保管与检修工作。每次发给工人的服装等物应该是经过洗濯或消毒的,不然,下一般工人穿带上染有沥青粉尘、飞沫的工作服和其它用具时,也可能发生中毒。
其次,在卫生辅助设施方面,企业行政应该根据工人的多少设置够用的洗脸盆、软毛巾、洗脸肥皂及洗澡设备。
七、采用防护性软膏对预防沥青中毒是有很大作用的。
……工人常用而极为有效的一种软膏,叫做“XNOT—6”软膏。其成分为:食用胶2.4%,小麦(或马铃薯)淀粉5.6%,医用甘油72%,布洛夫液(即8%盐基性醋酸铝的水溶液)20%。
配制方法:将2.4分食用胶放入20分冷水中静置半小时,使其膨胀,然后放入温度在50~60℃的水槽中使其溶化。同时,将60分甘油放在另一容器中加热到100度,加入胶溶液。另外用15分水和12分甘油与5.6分淀粉混和均匀,边搅拌边把这一溶液慢慢倒入上述甘油和胶的溶液中。在搅拌这些混合物时,须将温度逐渐增加到100度直到它成为均匀的无色透明的物质为止。再将温度降低到80~90度,逐渐拌入布洛夫液。当这种混合物渐渐变稠时,可趁热倒入玻璃的木制的或铝制的容器中备用。
使用软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开始工作之前,须将软膏轻轻地擦在易受沥青侵害的皮肤上(如双手、前膊、颈项、面部)。2.在工作中,如软膏被擦掉,须再次涂抹。3.工作完了以后,用干净冷水和洗脸肥皂将软膏洗掉。4.防护软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使用。5.各种软膏均应保存在普通室温下,密闭的玻璃或有瓷釉的器皿中,以防失效。
八、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企业部门在部置沥青工作之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在运输沥青前,托运部门应将沥青或含有沥青成分制品的名称、数量、性质、包装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防护事项,用书面通知(不是仅用口头通知)承运单位,以便承运者事先有所准备。
其次,当企业行政在调配劳动力时,应该考虑到不叫患有皮肤病、结膜病以及对沥青刺激有过分敏感的工人参加沥青工作。在经常装卸、搬运沥青及其制品的地区,可以根据工人身体状况,把对沥青熟悉的工人组织一些专门做沥青工作的装卸队或小组。工人工作中,如有因沥青的刺激而发现皮肤潮红或皮肤炎时,应即停止工作,而调做其它的工作。
第三,企业领导应注意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在工人中间经常灌输一些防毒知识,制订安全操作规则。事实证明,凡装卸、搬运及使用沥青的单位,能在每次开始工作之前,把注意事项向工人讲解清楚,就会大大避免因工人不懂或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中毒事故。
此外,在工作现场还应派有通晓沥青工作的专人负责指导,并随时检查工人佩带防护用具的情况。
九、在工人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件事:
第一,工作前,对应穿带的防护用具都要细心正确地穿带齐全,使每一种防护用品均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完全避免沥青与皮肤的接触,达到防毒的目的。
在工作进行中,不要随便脱掉任何防护品,以防人体的某一器官受到侵害。更不能裸体赤胸地进行工作,因为这样是极易造成中毒事故的。如果因某种原因(例如眼镜带久了玻璃片上出现蒸气影响眼睛看物)必须把防护品取下揩拭时,应请求旁人用清洁的手代作或重新佩带。
第二,工人在工作以前,要把脸、颈、前膊等露在外面的皮肤普遍涂上防护软膏。使用软膏时先把手洗干净,用小木匙取出少量药膏,用手轻轻地擦在外露的皮肤上,直到皮肤上有了一层均匀的薄油层为止。皮肤上涂好了软膏以后,在工作中就不要随便揉擦了,因为这样就会破坏薄膜的完整性,从而减弱它的防护效能。如在工作中进餐或因其它原因将软膏洗掉时,则应在重新开始工作前再次敷涂。
第三,如果工人在装卸、搬运沥青或在露天熬炒沥青中遇到了刮风的天气,就应该站在上风头工作;如果风势过大,使沥青粉尘四处迷漫时,则应暂时停止此项工作。
第四,凡是接触沥青的工作,应该考虑是否有条件使用工具操作(例如以筐抬、以棍、勺代替人的手搅拌等),而不直接用人体或手接触沥青。这样,可减少中毒机会。
第五,工作完毕后,先用清水(勿用热水)洗去软膏,再用洗脸肥皂(不要用洗衣肥皂)洗澡,并用软毛巾擦干身体,然后涂上一点润泽皮肤的油膏(如凡士林),换上自己的衣服回家,不要把工作服和其它防护用具带到家里去,以免家人受到沥青沾染而中毒。


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1997-201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草案)的请示》(黑政发〔1998〕27号)和《关于调整〈1997-201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用地指标的请示》(黑政发〔1999〕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林业基地,保护耕地和林业资源极为重要。为此,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
发中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整理,实现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到2010年,全省耕地减少量不得超过23.92万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量不得超过7.35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量不得少于30.98万公顷;确保全省耕地保
有量不低于1190.5万公顷,比1996年净增7.06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183.3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91%。
四、按照《规划》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分类指导和调控。松嫩平原地区,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三江平原地区,要加强湿地保护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垦宜农荒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地
区,要加强对林地和林业资源的保护,禁止毁林开垦。
五、在《规划》的指导下,尽快完成省以下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将《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并确保各级规划特别是县、乡两级规划的修编质量。在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前,不得审批建设用地,更不得未批先用土地。
六、要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规划》是你省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具有法定效力。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审核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审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划定基本农田保
护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都必须依据《规划》。
你省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1999年7月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